访怡园窖主——陈芳

作者:

来源:

发布时间:

2009-05-25

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,很早便与祁县、平遥齐名,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发源地之一。尤其在明、清、民国时期,太谷巨贾云集,成为山西的金融、商业中心。但在现代人眼里,这块土地给人的印象常常是浓烟滚滚,只会产煤。1997年,法国葡萄学教授Boubals受邀来到太谷县东贾村考察,他惊奇地发现,这片土地正是栽培酿酒用葡萄的最佳地点。
 
       邀请Boubals来到东贾会的,就是后来投资6000万人民币,在这里建造起一座怡园酒庄的港商陈进强。如今,这座有着法国式城堡建筑的主人名叫陈芳,是陈进强的女儿,熟悉她的人都称她“女庄主”。
 
 
       头脑冲动接管家族企业
 
       陈芳在24岁那年接管怡园酒庄,在加入公司前她已经在知名投行的人力资源部工作过两年,并拥有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、妇女研究与组织学士学位。说到因何担任怡园酒庄总裁一职,陈芳的回答是“头脑冲动”。
 
       其实答应陈进强接管怡园酒庄时,陈芳根本不知道父亲此前在山西做的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,以前父亲也从没讲过,她也从不过问。“我跟父亲在一起时,多数时候都在探讨人文、历史、文化,但从不谈公司。当时之所以愿意打理公司,一方面跟我的性格有关,有一种家族使命感,从小不服输,我觉得能把公司经营好;另一方面的动力来自于父母渴望子女成功的动力。”
 
       山西是陈芳对内地的第一印象,此前她从未来过大陆城市。所以,2002年冬天当陈芳第一次踏上山西这片土地时,她呆住了,一脸的茫然。“那里的冬天很冷,晚上走出去伸手不见五指,我没想到那里的夜晚会那么黑,很害怕。”
 
       陈芳进酒庄时,葡萄园刚采摘完,怡园酒庄正要推出第一批葡萄酒,连包装还没设计好。那时陈芳从不喝葡萄酒,更不懂葡萄种植,甚至连内地是什么样子都不清楚,只是听父亲说第一批葡萄酒要做100万瓶。“当时觉得‘100万’比起在高盛的业务来,微不足道。
 
       与这些相比,陈芳最大的压力还来自于员工层面。作为老板的女儿,去接管一家企业,员工都会不服。陈芳也很有自知之明,她知道员工表面上对自己恭敬客气主要是缘于父亲是这里的老板,这一点在很早以前父亲就对她讲过。陈芳很小的时候父亲带她到朋友家,大人对她都很好,给她糖吃,回家后父亲就对她说,不要以为你很可爱,人家之所以喜欢你是因为我的面子……
 
       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些经历,才让陈芳觉得员工不服气是很正常的事。“当时的年龄是什么都不懂,之所以有信心是因为自己是老板的女儿。”
 
       最初接管酒庄的那两年,陈芳很苦恼,为走不出父亲的庇护而苦恼。于是她就竭力想摆脱这层关系,想证明之所以能接管酒庄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强。“现在想想,当初能当上董事长,确实是因为父亲是那里的老板。”
 
       “那段时间就是在这样的纠结中度过,用了很长时间才想明白,工作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的。”于是,陈芳决定从企业的长远管理入手,她刻意强调给员工以尊重,在工作中强调平等,打造舒适、快乐的工作氛围。
 
       但这样的做法并没令高管团队买账,当时陈芳做的每个决策都受到来自管理团队的压力。她说的每句话,高管们既不采纳,也不予理睬,说的多了,人家就“教训”她说:你在香港长大,对内地公司的管理情况还不了解……
 
       无论决策正确与否,新上任的怡园酒庄女总裁处处都吃闭门羹。陈芳觉得很失败,但并不气馁,刀子渐渐发现国内企业讲究的是论资排辈,这一点在怡园酒庄也体现得较明显。于是,陈芳请来一位资格非常老的助手,此人以前是做啤酒的,陈芳所有的决策都是由他代为传达。“高管们都信服这位老资格的专家,大家觉得他很有能力,其实这些决策都是我在幕后传达给他的。”
 
 
       酒品如人品,什么样的人酿什么样的酒
 
       陈芳以前不喝酒,自从经营怡园酒庄后,尝遍了各国的葡萄酒,并且对葡萄种植也有一套心得:葡萄酒的质量与地区气候、种植的人都有关系,波尔多本身的气候并不是很好,葡萄最忌讳雨水过多,波尔多恰恰在不应该下雨的时候下雨。
 
       “这就和做人、做企业一样,你知道你的问题所在,然后去克服它。一个很容易种植葡萄的地方,做出来的酒并不见得好,但如果是在一个不太适合种葡萄的地方去种植,酿出来的酒反而更有个性。”陈芳笑称自己这几年在用人方面越来越有心得,“前年年我也会去各方招人,种植、酿酒、市场、营销,什么样的人才都想招募进来,为我所用。但现在不会这么做了,我会关注一些理念一致,认同公司价值观的人。”
 
       即使在国际人才市场,专攻葡萄酒行业的人也很少,中国本土培养的就更有限,即便有也是“纸上谈兵”的多,缺乏实战经验。陈芳也尝试着请过一些行业内的人才进来,但他们都喜欢告诉她:我们这行不是这么做的,这么做不符合规律……所以,怡园酒庄所有的员工既非“科班”出身,也不是来自行业内。
 
       在陈芳看来,怡园酒庄要做的创新是业内没有的,有过葡萄酒酿造经验的人会固步自封,总觉得经验重要。理念上有差距,没有办法说服他们,所以怡园酒庄现在的人才都是公司自己培养出来的,从学生时期开始培养,学的专业五花八门,但都和葡萄酒无关。
 
       同样,陈芳管理怡园酒庄也“剑走偏峰”。她从不认为管理知识能从书本上获得,自己也很少看管理类的书,尽管她有过在高盛做人力资源的工作经验,但此方面的技能反而是从历史、小说或与朋友聊天中获得。
 
       “作为老板,很难真正了解员工心里在想什么,同一件事,A这样说,B却那样讲。管理没有真正绝对的答案,只有角度不同。所以作为领导者,你没有必要去分辨谁说的话是真的,谁说的是假的,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他们的期望值是什么,能过那些话去分析他们想得到什么?管理好员工的期望值,也就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。”陈芳说。
 
       “有时经验更重要。”陈芳说,要想知道员工真正在想什么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组织活动,如果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,说明他的工作也是积极的,反之则有问题。
 
今年夏天,怡园酒庄举办过一场自助酒会,从保安到调酒师一共83人,用一下午时间请他们喝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。为此,陈芳买来20多个国家的品牌共100多瓶葡萄酒,边喝边聊。
 
       “酒会刚开始时大家都很安静,紧张,逐渐开始热闹起来,敞开心扉什么话都跟你讲。”一场品酒会,让陈芳看到了员工活泼的一面,怡园酒庄里一位来自智利的酿酒师,平时也和员工工作、生活在一起,但他说自己也很难见到员工如此可爱、随性,“做葡萄酒的人就是需要一些激情。”
 
       “类似这样的活动除了帮助高管了解一线员工的内心世界外,我更希望我的员工有自信,我希望他们在和朋友聊天时,把工作当成一种自豪——在怡园酒庄,老板请我们喝过全世界最好的葡萄酒。”陈芳笑道。
 
       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快乐工作,我会很开心
 
       陈芳接手酒庄时刚从投行出来不久,在她看来,上一家公司是一家企业文化味道很浓的公司,她耳濡目染了投行的文化。所以,初进酒庄时陈芳就急于建立公司的企业文化,但却忽略了基本制度的规范,甚至员工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。
 
       “怡园酒庄的企业自始至终都没改变过——激发员工追求美好生活。我希望我的员工都能买得起车,买得起房,都有钱,开心、快乐地工作。”陈芳觉得企业文化应该是员工所追求的东西,只有好的生活,才能有好的工作,而好生活的前提是以物质为基础的。
 
       “公司的经营模式大部分员工都能接受,我接手酒庄8年多时间,总体来看还算满意,但在管理方面还有提升空间。”怡园酒庄现在有300多名员工,员工薪资比例元高于同行业,但陈芳认为工资只是快乐工作的一部分,除此之外还有企业价值观、职业发展、企业归属感等,同样重要。她觉得公司在这几方面做的还不够好,比如基层员工并不清楚公司的发展目标是什么,他们应该怎么做……在陈芳看来,这恰恰是管理的重点。
 
       现在,陈芳会花很多时间去和员工沟通,告诉他们公司想要怎么做,为什么这么做,你们需要完成什么……不厌其烦地层层讲解。
 
       8年多的“少庄主”做下来,让陈芳对经营一家企业感触良多,她觉得企业无论规模大小、性质如何,都会面临管理,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,只是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不同罢了。“小企业遇到的管理问题并不比大企业少,比如说在我的公司里某位高层是我的新戚,但他的工作能力不行,我要不要炒掉他?如果炒掉他我该怎么向家人交待?这难道不是管理和人力资源问题吗?
 
       怡园酒庄现在有16家店,陈芳坚持每家店都不用亲属。“如果我是公司员工,看到公司上下左右都是裙带关系,我也不愿进这样的公司。太复杂,没机会晋升。”
 
陈芳和父亲陈进强现在都不在一起工作,父亲和弟弟也都有各自的公司,大家在企业管理与经营上互不干涉,只是平时聚在一起谈些公司的共性问题,然后讨论如何去解决。不聘用家族人进公司是陈芳的用人原则。不但如此,她的弟弟如果去怡园酒庄买酒,也照样要付钱,最多只是享受85折的优惠待遇。
 
       “我并不是在乎一瓶酒,只是不希望任何亲戚对我的员工不尊重,更不希望有人对员工不客气地说:你知不知道我是谁……我从来都不会跟我的员工这么讲话。”
 
       陈芳觉得,现在员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自信,刚开始销售人员出去和对方谈合作时,讲话都会浑身发抖,非常不自信。当一个人没有自信时,就很难做好一些事,所以想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力,就要自信起来。所以,她会刻意去培养员工的自信心,这也是为什么在公司组织各类活动的初衷,包括带着员工一同去中国农业大学做演讲,她觉得在那样的场合,可以让他们产生自豪感。
 
       在陈芳看来,“树立自信这件事很难同员工直接讲,只能去创造条件培养、锻炼,让他们从心里产生触动。”不过让她感到欣慰的是,这几年员工在自信心培养方面有很大改变。“他们现在学会了同客户微笑,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,要掌握要领一点都不简单,尤其是把握微笑的时机。他们现在都能做到,我很开心。”
 
-《首席人才官》:在高盛工作那两年对你后来管理公司有什么帮助?
陈芳:其实在高盛的人力资源经历并没有对我管理好企业有直接帮助,但有一点是我从高盛学到的,就是指标量化。这也是中国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,即考量员工业绩时喜欢用一些模糊的词汇,比如某位员工很努力、工作很敬业……所以我会问我的经理人,很努力有多努力?敬业到什么程度?这些都是要靠行动和数据说话的,而不是简单的描述与形容。所以在怡园酒庄,几乎所有的工作都纳入到量化体系中,我的员工从不会跟我讲“我一直在努力,我尽量做好”这类的话。
但量化的前提是管理者一定要在心里时时刻刻想着去做,去把它做好,也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到下面的人。这些就是我在高盛时受到的影响。
 
-《首席人才官》:你在国外也待了很多年,觉得中国企业和其它地区企业在用人理念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?
陈芳: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的最大区别就是不重视人。中国人的两大美德是能吃苦和能省钱,在国内企业里,员工如果不懂得吃苦、不懂得省钱,简直就是罪人。我的高管之前也是以这一标准去衡量员工的,我就问他:牛很能吃苦,你为什么不请它过来?我请员工来不是让他吃苦、省钱的,而是要发挥他的想法和创造力,他们光会省钱不会赚钱有什么用?所以我觉得中国企业如果跳不出这些问题,很难有大的发展。
 
-《首席人才官》:你觉得管理者或是经理人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?
陈芳:管理者不可缺少的是战略能力,要定好企业的发展方向,指引员工往哪里走。我的高管也会向我抱怨:有些事情我不放心,因为下面的人没有执行能力,做不好。我就对他讲:你不要责怪员工做不好,他们做不好肯定是你这里出了问题,是你的方向没有把握好……
 
-《首席人才官》:家族企业的经理人也如此?
陈芳:家族企业领导者不可或缺的特质是人格魅力。因为大企业有品牌,很多人抢着加入,而多数家族企业都默默无闻,靠什么去拢络人才?就是靠领导者的管理风格和品德。
 
-《首席人才官》:这些年你有什么管理心得?
陈芳:第一,没有完美的团队,公司出了什么问题肯定是带人的问题;其次,一定要把不适合的人换掉,适当的“换血”对企业是有好处的。其实我不太喜欢裁员,但如果某个人真的不适合某一岗位,一定要换掉,因为很可能因为他的不适合挡住了下面真正有能力的人;第三,一定要多和员工沟通,很多时候员工并不理解公司的战略和管理者的想法。我的员工都很好,我让他们去做一件事,他会二话不说就往前冲,但冲出去以后发现不知道该怎么做?为什么要这么做?所以现在每当有新的决策产生前,我一定会要求中高管先和员工沟通,听取他们的意见,告诉他们战略产生的原因、应该怎么做、为什么这么做……因为最终的执行要靠员工,如果不和他们去沟通而出现失误,管理者不知道到底是战略本身有问题还是执行出现了偏差。
 
-《首席人才官》:这种做法是不是只适合小企业或家族企业?
陈芳:公司小的时候要这么做,变大以后更要这么做。原来公司人事、财务都是我一个人在做,现在企业越来越大,我不可能兼顾那么多,怎么才能发掘人才,让他们去承担更多?所以公司的一些品酒会,内部活动我都会放手让员工去组织,我从这一过程中发现人才。
古人讲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”,所以到底是能力不行还是没有机会给到员工,在充分放权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来。
 
-《首席人才官》:公司管理方面,谁给你的帮助最多?
陈芳:我爸爸。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,性格也相似。其中一点就是我父亲教会我细水长流集腋成裘的道理,否则,当你意识到资金短缺的时候,已经为时太晚没法弥补了。
 
-《首席人才官》:你的管理风格是怎样的?
陈芳:我认为我还是一个不错的老板,哈哈,因为我从不监视员工的工作,我信任、尊重他们,我愿意给他们一个目标,并希望他们去完成。在管理上我是放手型的,不过我的想法总在变。我得不停地向员工解释说我们的业务仍然处在起步阶段,我们仍在探索和尝试新的做事方法。
 
-《首席人才官》:你现在遇到的挑战是什么?
陈芳:呵呵,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。我有两个女儿,爱人在新加坡,我经常出差没时间照顾他们,前几天他们的老师打电话说,你女儿考试只得了17分……其实分数倒不重要,关键是我没有大量的时间和他们直接沟通,去照顾、关心他们。

全部
  • 全部
  • 产品管理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介绍内容
  • 企业网点
  • 常见问题
  • 企业视频
  • 企业图册